当初《我英》火的时候,不少人都追过,后来出了事也闹得挺大,咱从里到外说清楚。
《我英》最火那阵儿(大概 2018 到 2019 年),那热度真不是吹的:动画在 B 站一更新,播放量分分钟破千万,评论区能刷到几万条;周边店里的手办、卫衣、甚至印着角色的笔记本,刚上架就被抢空,连小学生都知道 “绿谷出久”“欧尔麦特”。
正因为这么火,国内好多公司都想 “沾光”—— 就是拿到这个动漫的 “ IP 授权”,比如做手游、出联名玩具、搞线下活动,毕竟能赚不少钱。可就在这节骨眼上,《我英》漫画里出现了争议名字,一下子炸了锅。
这些国内公司当时都慌了,钱都投进去不少了,有的合同都快签了,出这种事要是不解决,不仅赚不到钱,还得被网友骂 “没底线”。所以几乎所有合作方,都第一时间找日本那边(包括出版社集英社、作者堀越耕平、还有负责发行的 Jump 平台)沟通。
怎么沟通的?不是随便聊两句,是正经开紧急会,把话摊开了说:“这事没得商量,你要么把有问题的名字改了,要么公开道歉,不然咱这合作就黄了。” 还特意跟日方算明白账:“你不改,中国这边没人会买你的东西,你损失的可不是一点半点,咱把后果跟你说透了,别装傻。”

你想啊,国内公司都把话讲到这份上了,就算真不懂中文,也该知道这事的严重性吧?可日方呢?压根不当回事,反而觉得 “你们中国人太敏感了,这点小事至于吗?” 还找借口说 “就是起名字没注意,不是故意的”。
更气人的是,他们嘴上说 “无意冒犯”,行动上却死活不改 —— 要是真没恶意,为啥别人指出来了还不纠正?国内公司一看这态度,也没辙了,只能说 “那合作算了,咱不跟你玩了”。
后来事情越闹越大,日方终于松口说 “要改”,但改得特别敷衍:已经卖出去的漫画、周边,他们不管,就说 “以后新出的改名字”。这就好比你买了个有质量问题的手机,商家说 “我以后卖的手机会修,但你手里的坏的我不管”,谁能接受?这时候再道歉,早就晚了。
说 “赛博猎巫” 的,纯属装糊涂 —— 这不是乱骂,是对方 “给脸不要脸”。现在有人说,当初大家抵制《我英》是 “赛博猎巫”—— 先跟大家解释下,“赛博猎巫” 就是在网上没凭没据,瞎攻击无辜的人,跟中世纪乱抓 “女巫” 一样不讲理。
但《我英》这事,能叫 “乱攻击” 吗?真不是。你想啊:要是有人做错了事儿,你好好跟他说,他不仅不认错,还嫌你多管闲事,那你批评他、不跟他来往,这叫 “讲道理”,不是 “乱骂”。
就拿生活里的例子说:你邻居家孩子故意砸了你家玻璃,你去找邻居说,邻居却跟你说 “小孩子不懂事,你别小题大做”,还不赔钱、不道歉 —— 这时候你要是跟邻居翻脸,能说你 “乱欺负人” 吗?肯定不能啊。
再说了,就算现在还有人喜欢《我英》,也没法否认这个 IP 已经 “臭了”。就像一块蛋糕,明明已经发霉了,还有人非要拿出来吃,别人提醒他 “这不能吃”,他还说 “我觉得没事”—— 最后吃坏肚子,能怪别人提醒吗?
那些说 “赛博猎巫” 的,要么是没搞清楚前因后果,要么就是故意装外宾 —— 忘了日方当初是怎么敷衍、怎么不把国内市场当回事的了。
好多人以为《我英》是因为名字争议才凉的,其实不然 —— 它的剧情早就开始 “拉胯” 了,只是当初火的时候,大家没太在意。
咱先说说主角绿谷和那个叫 “通行百万” 的角色。一开始动画就问大家:“没个性,能当英雄吗?” 大家都期待绿谷能靠努力证明 “能”—— 结果呢?绿谷突然拿到了 “欧尔麦特” 的超能力(ofa),等于天上掉馅饼。


而通行百万呢?他本来是官方内定的 “ofa 继承人”,不仅超能力强,还特别努力,待人也真诚,简直是 “完美英雄” 的样子。对比下来,绿谷一开始啥都不会,全靠 “天降超能力”—— 这就像班里选班长,本来选好的优秀生,突然被换成一个没经验、没成绩的同学,大家能服吗?
后来作者还加了个 “绿谷有六个个性” 的设定,更离谱了 —— 等于说绿谷不仅有天降的超能力,还能开 “外挂”,这下彻底把 “无个性也能当英雄” 的初心给丢了。
除了剧情,粉丝圈也特别乱。2019 年的时候,有粉丝搞了个 “次世代 no.1” 的活动,非要争哪个角色最厉害,闹得乌烟瘴气;没过多久,又因为汉化组漏翻了一句台词 —— 就因为这句台词影响了 “CP 粉” 找角色之间的 “甜蜜互动”,粉丝就把汉化组骂得狗血淋头。
要知道,早年没有正版动漫资源的时候,汉化组都是免费帮大家翻译的,纯属 “为爱发电”,就像邻居免费帮你修水管,结果你还因为一点小事骂人家 —— 这换谁看了不生气?慢慢的,越来越多人觉得《我英》的粉丝 “没素质”,对这部动漫的好感也少了。
更关键的是,《我英》里还有 “洗白校园暴力” 的情节 —— 比如有个角色以前总欺负同学,后来居然被写成 “他是个好人,只是不懂表达”,这就很离谱了。校园暴力是啥?是欺负人、伤害人,怎么能随便洗白?这不是三观有问题吗?比名字争议更让人恶心。
之前还有个类似的事,就是 “党妹事件”—— 党妹在一个博物馆拍视频,被人说 “辱华”,后来才发现,那个博物馆是放文物的,不是纪念历史的,跟 “辱华” 压根不沾边,而且她穿的洛丽塔也是欧洲风格,没啥问题。但当时大家已经先入为主,觉得她错了,再解释也没人听。
有人就拿这事说《我英》也是 “被冤枉的”,但这俩事根本不一样。党妹是 “没做错事却被误解”,而《我英》是 “做错了事还不认错”—— 日方明明知道名字有问题,国内厂商也跟他们说透了,他们还是不改,这能叫 “冤枉” 吗?
现在还有人说 “大家对辱华太敏感了”,其实不是敏感,是咱们对 “不尊重” 零容忍。就像别人对你不礼貌,你提醒他,他还不改,那你肯定不会再跟他来往 —— 这不是 “小题大做”,是守住自己的底线。
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
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