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葵可,这孩子在战争里死了,有人就吐槽,前脚刚死,后脚就能灵魂完好无损地托梦给活人,好像啥事没有一样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其实只要认真看剧情就知道不是这么回事。葵可自己都说了,“—— 这样就够了,我不会再去她的梦里了。” 为啥她不再去恰斯卡的梦里了呢?因为她没办法再去了。
在主线剧情第五章第二幕「黑石湮落白石下」里,玛薇卡对「夜神之国」有过解释。她说在其他国家大家都听过地脉的概念,夜神之国跟地脉差不多。正常情况下,灵魂短暂停留在夜神之国没啥问题,可要是有深渊掺和进来,那就不一样了。个体的存在会被加速吞噬,最后跟海量的灵魂混在一起,就好比一杯水倒进河里,再舀出来一杯,这杯水肯定不是原来那杯了。
从玛薇卡这话能明白,提瓦特的人死后,灵魂会去地脉或者夜神之国。要是没深渊捣乱,灵魂能暂时停留,所以葵可才能托梦给恰斯卡,但最后还是会和其他灵魂融合在一起。这能叫 “屁事没有” 吗?打个比方,在现实世界里,后人体内可能有我们的基因、原子啥的,可这能说我们就 “完好无损” 吗?还有人截图茜特菈莉的话,却没把后面的截全。茜特菈莉说:“嗯,但能救一个是一个,如果就这么消散,他们就再也没办法成为其他生灵,再度降生在纳塔。” 这明显就是轮回转世的意思啊,哪有剧情说灵魂能 “完好无损” 不变呢?地脉和夜神之国能保留记忆,但灵魂是真的会消融、会转生的,除非你觉得转生后的人和转生前完全一样,可灵魂都已经融合过一次了呀。
再讲讲希巴拉克,估计那些吐槽的人都没认真看玛薇卡的传说任务。在任务里,玛薇卡问希巴拉克重返人间是为啥,希巴拉克说:“我告诉她,这是一个伟大而长远的计划。胜利不在此刻,不在肉眼可及的任何一个瞬间。但我知道,未来有人能赢。应允我要求之人,即为观看故事者。” 看玛薇卡感兴趣,他又接着说:“作为奠基者,假如真有胜利的那日,我也想亲眼看看那个世界。” 玛薇卡就明白了,说:“也就是说,你的归来是死之执政允许的特例。” 希巴拉克回应:“不如说是我和她打了一个赌吧。哪怕是神,也会好奇未知之事。我赌赢了这场战争的结果,复活就是降临我身的奖励。” 希巴拉克可是用自己性命为纳塔胜利打基础的 “人神”,就这么厉害的人物,也仅仅只能有一天时间,回来看看如今胜利后的纳塔。
纳塔作为夜神之国,确实在死亡表现上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奇幻设定。比如葵可托梦、希巴拉克一日复活等情节,表面看是 "死亡代价降低",但实际是建立在夜神之国独立地脉规则基础上的特殊设定。这种处理类似于北欧神话中的英灵殿概念,将死亡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参与,本质上是为了服务纳塔 "抗争命运" 的主题,而非单纯削弱悲剧性。
当死亡不再是绝对终点时,编剧将情感冲击点转向了更深刻的层面:
-
树王被世界彻底遗忘(比死亡更残酷的消失)
-
浮舍疯癫后的回光返照(意识消散前的挣扎)
-
灵魂融合后的转世(个体存在的不可逆消亡)
这些设计实际上比传统死亡更具哲学深度,类似于《寻梦环游记》中 "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" 的理念。
原神作为全年龄向游戏,需要在悲剧表达与积极向上之间找到平衡。编剧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这种平衡:
-
精神传承:如希巴拉克将胜利的希望寄托于未来世代
-
轮回转世:为角色的存在赋予新的可能性
这种处理既保留了情感张力,又避免陷入虚无主义,符合游戏整体传达的 "希望与抗争" 主题。
纳塔剧情并未削弱原神的悲剧性,而是通过创新的设定将情感冲击从 "死亡本身" 转移到 "存在本质" 的探讨。真正的 "刀" 不在于角色是否死亡,而在于能否引发玩家对生命意义的共鸣。
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
更多精彩内容推荐:
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
发表评论